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正变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碳交易市场:光伏汇流箱的减排效益量化测算方法

企业动态

碳交易市场:光伏汇流箱的减排效益量化测算方法

2025-07-20

在全球 “双碳” 目标推动下,碳交易市场已成为激励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机制。光伏电站通过替代燃煤发电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其减排量可在碳市场交易(当前国内碳价约 60 元 / 吨 CO₂),为项目带来额外收益。作为光伏系统的关键设备,直流汇流箱虽不直接产生减排,但通过提升系统发电效率、降低能耗间接影响减排量 —— 汇流箱的汇流效率每提升 1%,可使光伏电站年减排量增加约 0.5%。本文将系统解析碳交易市场规则下,光伏汇流箱减排效益的量化逻辑、测算方法及价值转化路径,为项目参与碳交易提供实操指南。
一、碳交易市场的减排量核算基础
碳交易市场对光伏项目的减排量核算遵循 “基准线 - 项目排放量” 的差值法,即减排量 = 基准线排放量 - 项目排放量。其中,光伏汇流箱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减少系统损耗间接降低 “项目排放量”(近乎为 0),同时提升发电量以增加对 “基准线排放量” 的替代量。
1. 基准线排放量:替代火电的碳排放
基准线排放量是指在没有该光伏项目时,电网通过常规电源(主要为燃煤电厂)供电所产生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基准线排放量(tCO₂)= 光伏上网电量(kWh)× 区域电网排放因子(tCO₂/kWh)
  • 光伏上网电量:汇流箱所在光伏系统的年上网电量(kWh),受汇流效率直接影响;

  • 区域电网排放因子:由国家主管部门发布(如 2023 年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为 0.581tCO₂/MWh,即 0.000581tCO₂/kWh),代表每度电的平均碳排放强度。

2. 项目排放量:光伏系统自身能耗的碳排放
光伏项目自身运营会产生少量碳排放(如设备耗电、维护运输),其中汇流箱的能耗主要来自智能模块(如通信、传感器,功率约 5W / 台),计算公式为:
项目排放量(tCO₂)= 汇流箱年耗电量(kWh)× 区域电网排放因子(tCO₂/kWh)
  • 汇流箱年耗电量 = 单台功率(kW)× 年运行小时数(8760h)× 台数

例:10MW 光伏电站含 50 台汇流箱,总耗电量 = 50×0.005kW×8760h=2190kWh,对应碳排放 = 2190×0.000581≈1.27tCO₂。
3. 汇流箱对减排量的影响路径
汇流箱通过两大路径影响减排量:
  • 提升发电效率:降低汇流损耗(如从 2% 降至 1%),增加上网电量,从而增加基准线排放量的替代量;

  • 降低自身能耗:采用低功耗设计(如智能模块功率从 5W 降至 3W),减少项目排放量。

二、汇流箱减排效益的量化测算方法
光伏汇流箱的减排效益需从 “直接减排”(因发电效率提升增加的减排量)和 “间接减排”(因自身能耗降低减少的碳排放)两方面量化,核心是建立 “汇流效率 - 发电量 - 减排量” 的关联模型。
1. 直接减排效益:基于汇流效率提升的测算
汇流箱的汇流效率(η)= 输出电量 / 输入电量 ×100%,其损耗主要来自线路电阻(I²R)和接触电阻。效率提升带来的减排量测算步骤如下:
(1)计算效率提升带来的发电量增量
ΔE(kWh / 年)= 光伏系统理论发电量(kWh)×(Δη/100)
  • 光伏系统理论发电量 = 组件总功率(kW)× 年利用小时数(h)× 系统综合效率(不含汇流损耗,约 80%)

例:10MW 光伏电站(10,000kW),年利用小时数 1200h,理论发电量 = 10,000×1200×80%=9,600,000kWh;
  • 若汇流箱效率从 98% 提升至 99%(Δη=1%),则 ΔE=9,600,000×1%=96,000kWh / 年。

(2)将发电量增量转化为减排量
ΔCO₂(tCO₂/ 年)= ΔE(kWh)× 区域电网排放因子(tCO₂/kWh)
沿用上述案例,采用全国平均排放因子 0.000581tCO₂/kWh:
ΔCO₂=96,000×0.000581≈55.78tCO₂/ 年。
2. 间接减排效益:基于自身能耗降低的测算
汇流箱(尤其是智能汇流箱)的待机功耗和运行功耗可通过优化设计降低,其减排量测算公式为:
ΔCO₂'(tCO₂/ 年)=(P₀-P₁)× 台数 × 8760h × 10⁻³ × 排放因子
  • P₀:传统汇流箱功率(如 5W / 台);

  • P₁:高效汇流箱功率(如 3W / 台);

例:50 台汇流箱,功率从 5W 降至 3W,年节电 = 50×(5-3)×8760×10⁻³=876kWh,对应减排 = 876×0.000581≈0.51tCO₂/ 年。
3. 总减排效益与碳价值计算
总减排量 = 直接减排量 + 间接减排量
碳交易价值 = 总减排量 × 碳价(元 /tCO₂)
沿用上述案例:
总减排量 = 55.78+0.51≈56.29tCO₂/ 年
按碳价 60 元 /tCO₂计算,年碳收益 = 56.29×60≈3377 元。
三、关键参数的确定与优化
汇流箱减排效益测算的准确性依赖于关键参数的精准取值,需结合项目实际与行业标准确定:
1. 汇流效率的测量与验证
  • 测试方法:在汇流箱输入侧(组件串)和输出侧(至逆变器)分别安装高精度电能表(精度 0.5 级),连续运行 1 个月,计算效率平均值;

  • 效率基准:传统汇流箱效率约 97%-98%,高效汇流箱(低电阻铜排 + 优化接线)可达 99% 以上;

  • 影响因素:温度每升高 10℃,汇流箱电阻增加 4%,效率下降约 0.1%,需在测算中考虑(如高温地区按夏季效率修正)。

2. 区域电网排放因子的选择
  • 采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中的区域电网排放因子(如 2022 年华北电网为 0.623tCO₂/MWh,华东为 0.537tCO₂/MWh);

  • 若项目参与碳交易(如 CDM),需采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认可的排放因子(通常更严格)。

3. 汇流箱寿命周期的减排累计
汇流箱设计寿命为 10 年,需计算全生命周期减排量:
累计减排量 = 年减排量 ×10 年 ×(1 - 贴现率)
(贴现率按碳市场惯例取 2%,10 年累计系数约 9.14)
例:年减排 56.29tCO₂,10 年累计 = 56.29×9.14≈514tCO₂,总碳价值≈514×60≈30,840 元。
四、碳交易市场的申报与核查要求
光伏项目的减排量需通过第三方核查并在碳市场登记后才可交易,汇流箱的相关数据需满足以下要求:
1. 数据记录与追溯
  • 汇流箱需配备智能监测功能,记录每小时的输入 / 输出电量、自身功耗、温度等数据(保存至少 5 年);

  • 建立 “汇流箱效率 - 发电量 - 减排量” 的关联台账,每季度由运维单位签字确认。

2. 第三方核查要点
  • 核查汇流箱的效率测试报告(需由 CNAS 认证实验室出具);

  • 验证发电量数据的一致性(汇流箱记录 vs 逆变器记录 vs 电网计量数据,偏差需≤3%);

  • 检查汇流箱的运行日志(如维护记录、故障停机时间),排除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减排量虚增。

3. 减排量的额外性论证
需证明汇流箱的高效设计是 “额外投入”(如高效汇流箱比普通产品成本高 10%),且该投入不会被项目的常规收益覆盖,符合碳交易对 “额外性” 的要求(否则减排量可能不被认可)。
五、提升汇流箱减排效益的技术路径
通过技术优化进一步提升汇流箱的减排贡献,主要方向包括:
1. 降低汇流损耗
  • 采用高导电率材料(如无氧铜排,导电率 99.95% IACS),减少电阻损耗;

  • 优化接线端子设计(如压接式代替螺栓式),接触电阻从 5mΩ 降至 1mΩ,效率提升 0.2%。

2. 低功耗智能化
  • 智能模块采用休眠模式(无数据传输时功耗从 5W 降至 0.5W),年节电 80%;

  • 采用能量 harvesting 技术(如利用光伏组件的微弱电流供电),实现汇流箱自身零能耗。

3. 寿命延长与回收
  • 采用防腐设计(如 316 不锈钢柜体),延长汇流箱寿命至 15 年(常规为 10 年),全周期减排量增加 50%;

  • 建立回收体系(铜排、塑料外壳的回收率≥90%),减少生产阶段的碳排放(约占全周期的 10%)。

结语
在碳交易市场机制下,光伏汇流箱的减排效益虽间接但可量化,其核心逻辑是通过提升系统效率增加对火电的替代量。对于 10MW 光伏电站,高效汇流箱全生命周期可贡献约 500tCO₂的减排量,对应碳价值 3 万元以上,虽占项目总收益比例较低(约 1%-2%),但体现了 “每一度电、每一个设备” 在碳中和中的价值。
未来,随着碳价上涨(预计 2030 年国内碳价达 150 元 / 吨)和技术进步,汇流箱的减排效益将进一步凸显。企业需重视汇流箱的能效设计,规范数据记录,积参与碳交易,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关资讯

相关产品

产品系列

在线给我留言

热门推荐

免费开通商铺
扫码关注电气网
服务热线
4008-63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