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设备(如 500kW 逆变器,重量≥500kg)需采用 “多点刚性固定 + 底部缓冲”,抗倾覆力矩≥3 倍设备自重产生的力矩;
轻型设备(如二次测控屏,重量<50kg)可采用 “框架式固定 + 侧边减震”,允许 ±5mm 的微量位移以释放振动能量。
底部固定结构:
采用 “型钢支架 + 膨胀螺栓” 组合,支架选用 10 号槽钢(屈服强度≥235MPa),与预制舱底部槽钢焊接(焊缝高度≥8mm)或通过 M16 膨胀螺栓(抗拉强度≥800MPa)固定(每台设备至少 4 个固定点);
设备与支架之间加装 5mm 厚丁腈橡胶垫(邵氏硬度 60±5),既增加摩擦系数(防滑动),又能吸收高频振动(100-500Hz),降低共振风险。
抗震加强措施:
重量超过 1000kg 的逆变器需增设侧面支撑(角钢 L50×5),与舱体立柱连接(间隙≤2mm),限制水平方向位移(≤3mm);
汇流箱等小型设备采用 “U 型抱箍 + 防松螺栓” 固定,抱箍内衬 3mm 硅胶垫(增加摩擦力),螺栓预紧力矩按规格设定(M10 螺栓 35-40N・m),并涂抹螺纹锁固胶(如乐泰 243,中等强度,可拆)。
升压变压器固定:
母线桥支撑:
防震框架设计:
内部元件固定:
插件与导轨固定:
线缆与接口防护:
防松垫片:关键部位采用 “碟形弹簧 + 平垫片” 组合(如斯凯孚 SNA 系列),碟形弹簧的预紧力可补偿螺栓松动产生的间隙(补偿量≤0.5mm),适用温度 - 50~150℃;
开槽螺母与开口销:在振动频率>30Hz 的场景(如风机附近预制舱),M16 以上螺栓采用开槽螺母,配合开口销(直径≥3mm)锁定, 10 万次振动后无松动。
螺纹锁固胶:非频繁拆卸的螺栓(如设备底座固定)涂抹螺纹锁固胶(乐泰 271,高强度,需加热拆卸),胶层厚度 5-10μm,固化后剪切强度≥20MPa;
表面处理:螺栓采用 “镀锌 + 涂覆” 工艺(如达克罗涂层),表面摩擦系数保持在 0.15-0.25,较普通镀锌螺栓的防松效果提升 40%。
施必牢螺纹:二次端子的连接螺栓采用 “楔形螺纹”(牙型角 30°),与螺母啮合时产生径向力,摩擦力较普通螺纹增加 3 倍,防松等级达 ISO 16130 Class 0();
过盈配合:小型设备(如传感器)的固定轴与安装孔采用 H7/p6 过盈配合,装配后形成紧密连接,无需额外紧固件即可防松。
测试条件:在三个正交方向(X/Y/Z 轴)分别施加 10-55Hz 扫频振动(加速度 0.1g-0.5g),每个方向持续 2 小时(总循环次数≥10 万次);
判定标准:
设备位移≤5mm(无刚性碰撞);
螺栓预紧力衰减≤15%(用扭矩扳手复紧测量);
电气性能正常(如接触电阻变化≤10mΩ,通信无丢包)。
测试条件:施加半正弦冲击脉冲(峰值加速度 10g,持续时间 11ms),三个方向各 3 次;
判定标准:无结构损坏(如裂纹、变形),电气连接无断路(用万用表测量导通性)。
预制舱就位后,用水平仪检查设备安装平面(水平度≤2mm/m),避免因倾斜导致附加应力;
运行前测量关键连接点的初始扭矩(如逆变器固定螺栓 35N・m),运行 3 个月后复测,衰减量需≤5%。
采用 “抗震支架 + 阻尼器” 组合,阻尼器选用黏弹性材料(如丁基橡胶),可吸收 50% 的地震能量;
一次设备的固定螺栓增加 1.5 倍安全系数(如 M12 螺栓按 M16 强度选型),基础预埋深度增加至 150mm。
舱体顶部设备(如风机、天线)采用 “防风拉索 + 底部加重” 固定,拉索预紧力≥5kN,抗风等级≥12 级;
二次屏柜的柜门加装 “磁吸式锁扣”,防止强风振动导致柜门开启。
设备固定采用 “轻量化支架”(铝合金材质,强度≥6061-T6),重量较钢制支架减少 40%;
采用 “分散式固定”(每平方米≥4 个固定点),降低对屋顶楼板的局部压强(≤2kN/m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