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浙一电气有限公司 > 精准监测,主动防护:固体环网柜的智慧内核

企业动态

精准监测,主动防护:固体环网柜的智慧内核

2025-09-24

### 固体环网柜的智慧内核:精准监测与主动防护的协同进化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固体环网柜凭借其全绝缘、全密封、模块化设计及环境适应性优势,已成为智能配电网的核心设备。其“智慧内核”通过多维度技术融合,实现了从被动维护到主动预防的跨越式升级,为能源系统安全运行提供关键支撑。

#### **一、技术突破:多维感知构建设备健康画像**

固体环网柜的智慧化转型以“感知-传输-分析”闭环体系为核心,通过多模态传感器阵列与边缘计算技术,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精准捕捉:

1. **局部放电(局放)监测**
- **技术融合**:集成特高频(UHF)、超声波、地电波(TEV)三种检测手段,覆盖不同放电类型的特征识别。例如,UHF传感器可穿透金属屏蔽层捕捉高频电磁波,超声波传感器对电晕放电敏感,地电波传感器则适用于金属柜体表面放电检测。
- **智能分析**:边缘计算终端对原始信号进行噪声过滤、特征提取与压缩编码,仅传输有效数据至云端平台。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区分局放信号与干扰噪声(如开关操作、外部电磁干扰),定位放电类型(如沿面放电、气隙放电),并评估绝缘劣化速度。

2. **环境与机械特性监测**
- **温湿度控制**:在电缆接头、母线桩头等关键部位部署无线测温装置,结合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环境。当湿度超过阈值(如>70%)时,自动启动除湿机;温度异常时触发预警,防止凝露或过热引发故障。
- **机械状态监测**:通过位移传感器与霍尔电流传感器,记录分合闸位移波形、速度、时间等参数,结合SF6气体密度监测,构建设备机械特性数据库,为寿命评估提供依据。

3. **电气与能效管理**
- **电能质量分析**:实时采集电压、电流、谐波等参数,通过云端平台生成能效报告,优化负荷分配,降低线损。
- **故障电弧探测**:结合烟雾传感器与红外热像仪,监测电气火灾风险,实现早期预警与快速隔离。

#### **二、系统集成:开放架构驱动协同运维**

固体环网柜的智慧内核通过标准化通信协议与能源管理系统(EMS)、智能巡检平台深度集成,形成完整的设备健康管理闭环:

1. **数据互通**:支持IEC 61850、Modbus等主流电力协议,与调度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系统(PMS)无缝对接,避免信息孤岛。
2. **协同调度**:与智能配电系统联动,实现故障快速隔离与负荷转移。例如,当局放监测发现绝缘缺陷时,系统自动调整运行方式,保障供电连续性。
3. **数字孪生应用**:基于设备历史数据与实时状态,构建虚拟环网柜模型,通过仿真推演优化检修策略,延长资产使用寿命。

#### **三、应用价值:降本增效与安全提升**

智慧化改造使固体环网柜从单一配电设备升级为智能感知节点,其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

1. **故障预防**:通过连续状态监测与趋势预测,将被动抢修转变为主动预防。例如,某园区应用后,非计划停电次数减少60%,故障修复时间缩短40%。
2. **运维优化**:减少人工巡检频次,降低运营成本。据统计,智能监测系统可使运维效率提升3倍,同时通过精准定位缺陷点,避免盲目开挖或设备更换。
3. **环保与安全**:完全取消SF6气体,消除温室效应风险与爆炸隐患,适应严寒、高原、潮湿等恶劣环境,提升电网抗风险能力。

#### **四、未来趋势:智能化与集成化并进**

随着5G、物联网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固体环网柜的智慧内核将向更高级别演进:

1. **AI自诊断**:集成深度学习算法,实现故障类型自动识别与处置建议生成,提升监测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2. **无线化部署**:采用5G与低功耗广域网(LPWAN),简化传感器安装流程,推动监测服务的普及应用。
3. **综合感知体系**:与红外测温、气体监测等技术结合,构建设备状态全维度感知网络,提升故障诊断全面性。

#### **结语**

固体环网柜的智慧内核通过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实现了设备状态的实时感知、风险预警与协同运维,为智能配电网建设提供了核心支撑。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突破,其将在能源系统降本增效、安全运行中发挥更关键的作用,推动电网向“自感知、自决策、自修复”的智慧阶段迈进。

相关资讯

相关产品

产品系列

在线给我留言

热门推荐

免费开通商铺
扫码关注电气网
服务热线
4008-63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