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浙一电气有限公司 > 矿用高压变电站:解决了通用站的十大井下痛点

企业动态

矿用高压变电站:解决了通用站的十大井下痛点

2025-09-24

矿用高压变电站通过技术创新与定制化设计,有效解决了通用变电站面临的十大井下痛点,显著提升了矿井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以下是具体痛点及解决方案分析:

### **1. 长距离输电安全隐患**
- **痛点**:井下采煤面与掘进面距离井口远,供电线路长,导致电缆选择不合理、电压损失大,易引发瓦斯爆炸等事故。
- **解决方案**:
采用**35kV/10kV箱式移动变电站**,通过地面钻孔直接向采掘负荷中心供电,缩短供电距离,减少电压损失。例如,神东矿区实践表明,该技术提高了供电电压等级,降低了负荷电缆截面积,在允许电压损失范围内增大了供电距离,同时移动方便、占地少、安装快捷。

### **2. 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落后**
- **痛点**:传统变电站缺乏实时监控,地面调度人员无法及时掌握井下电网运行状态,难以快速排除安全隐患。
- **解决方案**:
集成**微机监控系统**与**综合自动化技术**,实现电压、电流、无功功率等参数的实时监测与故障预警。例如,郭家河煤矿110kV变电站采用微机监控系统,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无事故。

### **3. 主变压器过负荷运行**
- **痛点**:煤炭产量激增导致大功率设备引入,原有电网容量不足,变压器长期过负荷运行,增加故障风险。
- **解决方案**:
使用**10kV大容量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采用大容量干式变压器,容量大、安全性高,满足高产高效矿井的大功率设备需求。

### **4. 供电可靠性不足**
- **痛点**:井下设备对供电稳定性要求极高,停电或电压波动可能导致设备停机、瓦斯积聚等严重事故。
- **解决方案**:
- **分区独立供电**:中央变电所与采区变电所分区域供电,减少相互干扰。
- **双回路供电**:对一级负荷(如主排水泵、主通风机)采用双回路供电,确保连续性。
- **智能运维系统**:如安科瑞变电所电力运维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与健康度评估,提前发现设备隐患,降低故障率。

### **5. 能耗管理粗放**
- **痛点**:设备种类多、用电量大且分布分散,缺乏精细化能耗监测手段,导致能源浪费。
- **解决方案**:
引入**分区域能耗监测与分析系统**,定位高能耗区域(如采煤机房、运输皮带区),优化运行策略。例如,某煤炭矿井通过该系统每年节省电费约8%,碳排放量减少6%。

### **6. 配电设备老化与线路过载**
- **痛点**:老旧设备易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威胁矿井安全。
- **解决方案**:
- **设备升级**:采用新型接地材料、智能型大容量多组合开关等先进设备。
- **智能保护装置**:如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操作简单、性能稳定,对移动变电站起保护作用。

### **7. 人工巡检效率低**
- **痛点**:井下配电网络复杂,人工巡检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隐患。
- **解决方案**:
部署**远程监控与自动化控制功能**,运维人员工作效率提高25%,故障响应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15分钟。

### **8. 电力数据分散**
- **痛点**:数据缺乏统一管理平台,决策缺乏数据支持,影响管理效率。
- **解决方案**:
构建**三级数据交互中心**(煤炭板块云、矿业公司数据中心、煤矿三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分类存储、分析与决策支持。

### **9. 智能化巨系统兼容协同困难**
- **痛点**:煤矿智能化涉及多系统集成,兼容性问题突出。
- **解决方案**:
采用**“一朵云+一张融合网+三级平台+N个应用模块”**架构,通过微服务架构实现地质保障、智能掘进、智能采煤等业务的智能综合管控。

### **10. 投入保障不足**
- **痛点**:智能化建设成本高,部分企业投入有限。
- **解决方案**:
- **政策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
- **经济性优化**:通过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能耗与故障率,实现长期经济效益。例如,某矿井引入智能运维系统后,平均停电时间减少15%,设备故障率降低20%。

相关资讯

相关产品

产品系列

在线给我留言

热门推荐

免费开通商铺
扫码关注电气网
服务热线
4008-63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