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博广电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分体式充电桩在煤炭开采领域中的应用

企业动态

分体式充电桩在煤炭开采领域中的应用

2025-06-14

分体式充电桩在煤炭开采领域的应用,需结合矿山作业的高负荷、强移动性及安全要求,从设备适配、场景赋能、能源整合等维度切入。以下是具体应用方向及价值分析:

一、分体式充电桩的矿山适配性优势

1. 防爆与环境耐受设计

  • 防爆认证:采用 Ex d/i 防爆结构(如隔爆型外壳、本安型电路),满足煤矿井下瓦斯、粉尘环境的安全要求,符合 GB 3836 系列标准。

  • 抗恶劣工况:具备 IP67 级防尘防水、抗振动(如通过 50G 冲击测试),适应井下潮湿、淋水、煤尘堆积及设备振动的作业环境。

2. 移动性与供电灵活性

  • 模块化分体设计:桩体与充电模块可拆分,适配井下轨道车、地面卡车运输,支持在掘进面、转载点等动态作业区域临时部署,解决固定式充电设施布线困难问题。

  • 多电压等级适配:支持 DC 600V/1500V 等矿用高压供电,匹配电动矿车(如 100 吨级电动自卸车)、掘进机等大功率设备的快速充电需求。

二、煤炭开采全流程应用场景

(一)井下开采环节

  • 电动掘进设备充电:为电动掘进机、锚杆机提供临时充电,分体式充电桩可通过轨道车部署至掘进面附近,支持设备连续作业。例如,山西某煤矿试点电动掘进机搭配 500kW 分体式充电桩,单班作业时间延长 2 小时。

  • 井下运输车辆补能:为电动矿用卡车(如额定载重 50 吨的胶轮车)在井底车场、采区巷道设置充电点,利用作业间隙(如卸料返回途中)快速补能,替代传统柴油车辆,降低井下有害气体排放。

  • 防爆机器人供电:为井下巡检机器人、救援机器人提供充电,分体式充电桩可集成于巷道壁或避难硐室,支持 24 小时连续供电。

(二)地面生产与运输环节

  • 露天矿电动卡车充电:在露天煤矿开采区,分体式充电桩可部署于装卸平台、运输道路旁,为百吨级电动自卸车充电。例如,内蒙古某露天矿采用 “充电桩 + 移动储能车” 模式,解决偏远作业区供电问题。

  • 煤炭洗选设备用电:为电动破碎机、筛分机等洗选设备供电,分体式充电桩可根据生产线布局灵活调整位置,优化厂区电力分配。

  • 铁路 / 公路运输车辆充电:为电动重卡(如 49 吨级煤炭运输卡车)在矿区物流园、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充电点,实现 “矿区 - 港口 / 电厂” 的低碳运输闭环。

(三)应急与辅助场景

  • 井下应急电源:分体式充电桩搭配储能电池,可作为井下变电所备用电源,在电网故障时保障通风机、排水泵等关键设备运行,提升矿山安全冗余。

  • 临时作业区供电:在矿井开拓新采区或抢险救灾时,分体式充电桩可快速搭建临时供电系统,支持钻探设备、照明装置等用电需求。

三、与能源系统的协同应用

1. 矿用光伏 + 充电桩一体化

  • 在矿区闲置土地(如排土场、工业广场屋顶)建设光伏电站,搭配分体式充电桩与储能系统(如液流电池),构建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的微电网。例如,陕西某煤矿通过 “20MW 光伏 + 10MWh 储能 + 分体式充电桩”,满足地面电动设备 30% 的用电需求,年减碳约 2.5 万吨。

2. 电网与储能互补供电

  • 利用分体式充电桩的双向变流技术(V2G),在地面将电动矿车电池作为 “移动储能单元”:用电低谷时充电,用电高峰时反向供电至矿区电网,降低峰谷电价成本;井下则通过储能充电桩保障断电时的应急供电。

3. 余热回收与供电结合

  • 在矿区热力站或瓦斯发电站附近部署分体式充电桩,利用余热发电或瓦斯发电为设备供电,提升能源综合利用率。例如,河南某煤矿将瓦斯发电与充电桩结合,每立方米瓦斯可转化为 2.5kWh 电能用于充电。

四、智慧矿山与数字化管理

1. 充电桩物联网监控系统

  • 通过 5G / 工业以太网将分体式充电桩接入矿山大脑平台,实时监控充电电流、电压、设备温度等数据,结合开采计划自动调度充电资源。例如,在掘进机即将完成当班作业时,系统自动规划充电桩至作业面的移动路径。

2. 设备健康管理与预测性维护

  • 充电桩采集的用电数据与电动设备传感器数据联动,分析电机、电池的健康状态,提前预警故障(如电池过热、电缆老化),降低停机损失。例如,某矿通过数据分析将电动卡车电池寿命延长 20%。

3. 无人化充电场景融合

  • 与无人矿车调度系统对接,实现 “自动行驶 - 精准定位 - 无人充电” 闭环。分体式充电桩可配备自动对接机构(如机械臂),在矿车停靠时自动完成充电接口连接,适用于井下无人化开采场景。

五、应用挑战与解决方案

1. 井下防爆技术壁垒高

  • 解决方案:与专业防爆设备厂商合作,开发符合煤矿安全标准的专用充电桩,例如采用浇封型防爆技术,电气元件与爆炸性环境隔离。

2. 高功率充电需求与电缆部署难题

  • 解决方案:采用超级快充技术(如 1000kW 以上)缩短充电时间,同时研发矿用高压柔性电缆,减少长距离布线损耗;在井下巷道部署滑触线充电系统,与分体式充电桩配合使用。

3. 初期投资与运维成本压力

  • 解决方案:申请 “绿色矿山” 专项补贴或碳中和基金,通过 “合同能源管理” 模式引入第三方投资;采用远程运维平台,通过 AI 诊断故障,减少井下人工巡检频次。

六、典型案例参考

  • 德国鲁尔区煤矿:某硬煤矿在井下部署 Ex 认证的分体式充电桩,为电动辅助运输车辆充电,配合架线式电机车,实现井下运输全电动化,碳排放降低 80%。

  • 中国陕煤集团:某露天矿使用分体式充电桩为 200 吨级电动自卸车充电,搭配光伏电站与储能系统,单台车每日充电 3 次,替代柴油约 800 升,年节省燃料成本 120 万元。

七、未来发展趋势

  • 氢电混合动力适配:随着氢燃料电池矿车的发展,分体式充电桩将升级为 “氢电综合补给站”,支持氢气加注与电力充电的一体化服务。

  • 量子通信与安全充电:在高瓦斯矿井中,探索量子加密技术应用于充电桩通信,充电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防止瓦斯环境下的电磁干扰引发风险。

  • 矿山数字孪生集成:将分体式充电桩模型接入矿山数字孪生系统,模拟不同开采工况下的电力需求,优化充电桩布局与能源调度策略,实现全流程低碳化、智能化。


通过分体式充电桩的灵活部署与防爆技术创新,煤炭开采可逐步实现 “电动设备替代燃油设备、绿电替代传统电网” 的转型,既响应 “双碳” 目标,又提升矿山作业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相关资讯

相关产品

产品系列

在线给我留言

热门推荐

免费开通商铺
扫码关注电气网
服务热线
4008-63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