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武汉正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文读懂产品碳足迹的概念、核算方法、评估流程以及和碳标签的关系

企业动态

一文读懂产品碳足迹的概念、核算方法、评估流程以及和碳标签的关系

2023-09-06

什么是碳足迹?为什么要做产品碳足迹?其核算方法是什么?具体流程是什么?与碳标签、碳交易有什么联系?......随着双碳热度逐渐升高,人们对碳足迹的兴趣也愈发浓厚。近两年碳足迹服务市场的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形容,市场规模几乎迎来成倍增长,且涉及衣食住行等几乎所有社会领域。

什么是碳足迹?

碳足迹是指由个人、组织、事件或产品直接和间接造成的温室气体(GHG)排放总量,以二氧化碳当量(CO2e)表示。

碳足迹按照相关度可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生产生活中直接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的碳排放量,如乘飞机、发电等;第二碳足迹是购买和使用商品,如消费一瓶瓶装水时,因为生产、运输、销售、回收等过程间接产生的碳排放量。

碳足迹按照尺度可分为个人、产品、企业、国家四个层次。其中,产品碳足迹是应用最广的概念。对于个人,碳足迹可以是开车上下班等日常行为;对于产品,碳足迹反映一件产品的环境友好程度;对于企业,碳足迹可发掘企业减排潜力,提升竞争力;对于国家,碳足迹意味着各行业碳排放量总和。

什么是产品碳足迹?

产品碳足迹(Product Carbon Footprint, PCF)是指衡量某个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即从原材料开釆、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分销、使用到最终处置/再生利用等多个阶段的各种温室气体排放的累加。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0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全氟化碳(PFC)和三氟化氮(NF3)等。产品碳足迹的计算结果为产品生命周期各种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加权之和,用二氧化碳当量(CO2e)表示,单位为kgCO2e 或者gCO2e。

在计算产品碳足迹时可以选择基于“摇篮到大门”或“摇篮到坟墓”的方式进行量化。“摇篮到大门”(B2B)是指产品的碳核算到该产品走出工厂为止,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非终端消费的产品,如钢铁、水泥、玻璃、陶瓷、混凝土等。“摇篮到坟墓”(B2C)则除考虑原材料生产和运输的排放外,还要考虑产品使用及废弃阶段的排放,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消费端的产品,如手机、电脑、汽车等。

无论从“摇篮”到“大门”的全供应链排放,还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全价值链排放,核算边界都是从生产系统的自然资源开发,到生命终结(包括回收活动)的整个阶段。

TU01.png 

为什么要做产品碳足迹?

对于企业而言,确定产品碳足迹是减少企业碳排放行为的第一步,有助于企业真正了解产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由此采取可行的措施减少供应链中的碳排放;对于出口制造企业而言,开展产品碳足迹计算是提高国际竞争力,打破国际碳税壁垒的必由之路;此外,碳足迹标识是引导消费者的环保消费者行为的有效措施之一,指导其选择更为环保的产品。总之,大力推进碳足迹认证、把碳足迹核算清楚,既是顺应国内绿色发展的需求,也是碳足迹核算边界明确化的市场步伐。

产品碳足迹的意义和作用,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发掘企业节能减排潜力,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成本;

2、提高企业产品品牌声誉,提升产品竞争力;

3、满足消费者/客户对低碳商品的采购需求,引导低碳产品市场;

4、有效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可以帮助产品走出国门,赢得国际市场认可;

5、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零碳工厂等认证加分;

6、产品碳足迹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绿色发展转型,助力企业碳中和。

产品碳足迹的核算方法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作为一种评价工具,主要应用于评价和核算产品或服务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即从摇篮到坟墓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从摇篮到坟墓一般指的是从产品的原材料收集到生产加工、运输、消费使用及最终废弃物处置(ISO,1998)。目前比较常用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下列三类(依据方法的系统边界设定和模型原理):

1、过程生命周期评价(Process-based,PLCA),该方法是最传统的生命周期评价法,同时仍然是目前最主流的评价方法。根据ISO颁布的《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ISO14040)(ISO,1998),该方法主要包括四个基本步骤:目标定义和范围的界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而每个基本步骤又包含一系列具体的步骤流程。对于微观层面(具体产品或服务方面)的碳足迹计算,一般釆用过程生命周期法居多。

2、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Input-outputLCA,I-OLCA),克服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中边界设定和清单分析存在的弊端,引入了经济投入产出表,这个方法又称为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此方法主要采用的是“自上而下”模型,在评估具体的产品或服务的环境影响时,首先“自上”表示需要先核算行业以及部门层面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水平,此步骤需要借助于间隔发表(非连年发表)的投入产出表,然后再根据平衡方程来估算和反映经济主体与被评价的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依据对应关系和总体行业或部门能耗进行对具体产品的核算。该方法一般适用于宏观层面(如国家、部门、企业等)的计算,较少应用于评价单一工业产品。

3、混合生命周期评价(Hybrid-LCA,HLCA),指的是将过程分析法和投入产出法相结合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按照两者结合方式,目前可以按照其混合方式将其划分为三种生命周期评价模型:(A)分层混合、(B)基于投入产出的混合和(C)集成混合。总体来讲,该方法的优势在于不但可以规避截断误差,又可以比较有针对性评价具体产品及其整个生命周期阶段(使用和废弃阶段)。但是前两种模型易造成重复计算,并且不利于投入产出表的系统分析功能的发挥;而最后一种模型则由于难度较大,对数据要求较高,尚且停留于假说阶段。

需要定量评估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对于碳足迹的影响,以具体产品为研究对象,选取的传统的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较为恰当。

产品碳足迹的核算方法对比

(目前我国碳足迹核算以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法为主流)

TU03.png 

产品碳足迹的核算范围

各国、各行业执行的组织碳排放边界有以下三种:

范围1(Scope 1):公司直接燃烧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范围2(Scope 2):公司购买的电力和热力能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范围3(Scope 3):除范围1和2以外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包括上游供应链排放和下游所有的环节排放。

产品碳足迹评估的一般步骤

1、建立产品生命周期流程图

该流程图应包括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包括材料、能源和废料,然后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包含阶段的不同建立起不同的流程图,在建立流程图之前要确定所选产品对象属于B2C还是B2B。

2、确定产品边界

根据ISO14025系列标准的相关规定, 确定产品边界,这个边界要与其所规定的系统边界保持一致;如果规定的产品类别边界不适用于评价所选定产品,则根据标准原则重新界定系统边界。

3、收集数据(即碳排因子)

收集该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部阶段中的生产活动数据和碳排因子。

4、计算产品碳足迹

使用碳足迹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注意质量守恒,确保不遗漏任何一项,保证所有输入、输出及废弃物均计入计算公式。

5、检验不确定性

此项工作不是必要的,可以自行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但检验不确定性有利于提高计算结果准确程度,更加了解收集数据的质量程度。

部分获得产品碳足迹认证的企业 

TU04.png

碳足迹与碳标签

碳标签是指将已认证的产品碳足迹信息在产品或产品包装上以标签的形式展示,是直观展示产品碳足迹、减碳努力的方式。

可以说,碳标签是产品碳足迹的量化标注,碳耗用得越多,二氧化碳制造得越多,碳足迹就越大,从而标注在产品上的碳标签也就越大;反之,碳标签就小。

对碳标签进行分类,不仅可以使消费者清楚了解到产品的碳信息,也便于政府、企业对碳标签进行管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碳标签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TU05.png 

碳足迹与碳交易

碳足迹和碳交易,从碳排放量的核算到控制,两者相互衔接、共同作用,成为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碳足迹,可更加精准地核算碳排放量,是实施碳交易、实现碳中和的基础和前提。碳足迹建立在全生命周期的基础上,能够对企业或产品的全部环节进行核算。这种核算不仅能够激发个人的能源与环保意识,也能对企业碳排放行为进行衡量与约束。

碳交易,是实现碳中和的主流选择。相对于碳税等其他减排政策,碳交易机制具有灵活高效的优势。碳交易,首先是交易主体的多样化。碳交易市场不仅包括控排主体,还涉及各种投资机构、中介公司、个人投资者,形成了丰富的产业生态圈。其次是交易产品的多样化。作为一种市场化机制,碳交易市场中包括碳排放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之间的交易,还可与期权、保险、证券、碳基金、碳信用等金融产品有机结合。最后是碳减排高效化。两者叠加下,行业格局进行新一轮洗牌,排碳能力更强的企业得以存活,实现更高的碳减排效率。

碳足迹叠加碳交易制度,已成为低碳环保下最为重要的政策措施,是世界各国的主流选择,也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必由之路。

相关资讯

相关产品

在线给我留言
免费开通商铺
扫码关注电气网
服务热线
4008-63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