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智能化进入爆发奇点 企业纷纷发力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李芳蕾
在日前召开的2019全国农机流通工作会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国业对我国农机智能装备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农机智能装备的发展已经进入爆发奇点,正迎来全面展开阶段。
配合改革结构 放眼全球市场
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科技研发,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和农业装备智能化;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致力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数字农业,推进物联网实验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国农机智能装备正蓬勃发展,2018年,全国农机深松补贴面积90%以上实现远程智能检测,无人驾驶拖拉机达4000~5000台,总量突破万台。
不但在国内,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农机智能装备也正发展迅速。据预测,到2020年,智慧农业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亿美元增长至2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3%。未来10年,全球将有70万~100万台农业机器人,无人驾驶、无人机、农业环境监测、温室大棚生产控制、水肥一体、智慧养殖、无人农场和云平台等等,向更深更广领域发展。农机作业远程监测可实现深松、播种、施肥、收获、深翻、插秧、植保、打捆、旋耕、秸秆还田、耙地、残膜回收、平地等生产全过程综合监管;农机精准作业控制,包括激光平地、卫星平地、变量播种 (施肥)、变量喷雾控制、联合收割机智能测控、圆捆机自动打捆控制等系统。智能新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损耗、扩大农业收益。
集中重点力量 突出体系优势
王国业介绍道,目前,我国农机智能装备主要包括无人驾驶、无人机、智能水肥一体化、农业机器人、植物工厂、无人农场这几大方面。
其中,无人驾驶拖拉机配备GPS、北斗+惯导,基站、线控转向、制动、换挡、前轮转角传感器、屏显、云端监控等。其省力省时省工、效率高、质量高、成本低,受到用户青睐。目前,国内农机生产企业中,一拖集团于去年下线的超级拖拉机Ⅰ号,是我国发布的首台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无驾驶室纯电动无人驾驶拖拉机。该产品汇集多方智慧,今年年初正式进行田间验证性作业。超级拖拉机Ⅰ号承载着 “电动化、无人化、网联化”三大任务,目前已实现前两项。无人驾驶观光车则能增加旅游乐趣、减少驾乘人员成本。其具备自动导航、自主避障、自动制动、手机APP远程交互、监视、遥控等功能,大大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此外,还包括无人驾驶田间、乡村运输车,无人驾驶割草机、旋耕机,以及无人墒情、作物微环境采集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