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机电一体化开始在中国制造业生根发芽,30年后,智能制造、智能化成为制造业新的发展动力。12月14日,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教授回顾并展望了从机电一体化到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他表示,技术的融化和产业的融合是技术和产业进步的重要途径,并呼吁要高度重视民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
上世纪70年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引入中国,到90年代,我国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开始推进CAD、CMA、MRP2(ERP)的应用,可以说开始了数字化制造的阶段。本世纪互联网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化制造+互联网也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加上人工智能,真正的智能制造已经到来。
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对制造业的效能非常显著,一个很传统的产品,通过机电一体化、智能改造会变成一个高技术产品。传统的制造业经过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的改造,会变成一个先进的制造业。机械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从硬件到软件两方面,把机械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及制造过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机械产品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带来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这种变革的典型产品就是数控机床。
“从四次工业革命演进过程里看,工业革命史实际上是技术融合和产业融合的产物。而第三次工业革命(数字化时代)也可以说是机电一体化结出的硕果。”屈贤明表示。
当前,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家电、玩具等等产业,以及钢铁、石化、建材等产业,许多专家称之为传统产业,也是民生产业,有些人认为这是夕阳产业,看不到未来,但实际上并不是。屈贤明认为,传统产业是相对于新兴产业而言的,一般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制造加工为主,他们更迫切要求用新的技术,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来取代传统的技术和生产工具。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将给传统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传统制造+互联网将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再加上人工智能,最终走向智能制造。传统产业经过改造提升,将成为先进制造业,夕阳产业也将成为朝阳产业。”屈贤明说。
福建泉州是一个以纺织服装制鞋、建材家具、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为重点的地区。2015年到2018年四年,泉州的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推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已经成为普遍需求,已经有2200多家企业参与了。第二,个性化定制生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并且在身体力行的推进。第三,电子商务已经由抵触、恐惧转向接受、拥抱。
数据显示,经过四年的发展,2018年泉州完成地区生产总之8467.98亿元,同比增长8.9%,总量及增速继续保持福建省领头羊地位。今年前9个月,泉州出口逆势上升,增长17.9%。泉州的经验表明,传统制造业不是夕阳产业,只要抓好了转型升级,就能成为朝阳产业,太阳产业。
而事实上,最近中国工程院对我国制造业与国外做了对比,其中一个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这就是包括纺织服装产业、家电产业、钢铁产业、石化产业、建材产业、食品产业在内的6大传统产业,是我国制造业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一个板块。
屈贤明期望,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能继续发挥作用,并且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积极推动者。
以下是屈贤明演讲实录。
屈贤明: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会议组织让我分享点什么。咱们还是会议主题,机电一体化。所以我首先讲技术的融合和产业的融合是技术和产业进步的重要途径。然后我再讲,机电一体化对我印象最深就是普通的机床用了计算机技术,用了数控,变成了数控机床。所以一个很传统的产品,通过机电一体化,通过智能改造会变成一个高技术产品。传统的制造业经过机电一体化,经过智能化的改造,它会变成一个先进的制造业。当前我认为特别应该要高度重视民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
技术的融化和产业的融合是技术和产业进步的重要途径
首先我想说一说,这是很典型的发展的历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机械化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化时代。把机械和电气相结合,是不是可以称之为机械电气一体化,这个可举的例子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