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普遍看好光伏产业未来前景 根据申万宏源研究员观点,光伏发电已在全球一半以上国家实现平价上网,光伏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随着能源电力化、电力清洁化,未来全球电力需求增速为一次能源消费增速的4倍,电力需求占一次能源比重稳定上升。预计今明两年全球光伏装机将分别达到120、145GW以上,2025年市场空间有望达到270-300GW,年化增速约15%。 上海证券也表示,光伏方面,多晶硅片价格止跌,电池片端有较大幅度从单晶产线切换到多晶,因此多晶硅片的下跌趋势预计可以稍缓。PERC电池片上周成交价落大多在每瓦0.90-0.92元人民币,由于已经跌破旧PERC产线的现金成本水位,预期价格已经接近今年度低点,难以不断下探。国内组件需求可能需至九月才能够明显的拉动,海外市场也将步入旺季,四季度或将是今年需求最旺盛的时刻。 新时代证券认为,下半年光伏增长趋势明确,国内平价、竞价项目由于政策启动较晚,7、8月份仍在前期准备阶段,预计9月份国内需求会逐步启动,四季度迎来装机高峰。事实上,经历了7月份以来需求的阶段性下行,目前价格已接近底部,产业内对于价格的预期已经不再悲观。9月份国内外需求将陆续启动,光伏产业链价格有望迎来拐点。 招商证券认为,光伏产业链中,电池环节的技术仍在快速进步与迭代,继p-PERC快速推广之后,N型电池开始受到业内越来越多的关注或认可,在各类N型电池中,异质结电池(HIT)由于效率更高,在部分市场已具备一定的经济性。目前主要参与方规划规HIT产能超过15GW(不包括山煤、钧石合作项目),预计明年将有4-7GW以上的产能投放,2020年可能是HIT的产业化元年。 安信证券指出,国内外需求旺季即将来临。国内竞价政策7月初正式落地,考虑1-2个月启动准备期,国内需求将在9月份大规模启动。单晶PERC电池片价格将触底反弹。同时考虑到全球市场下半年组件需求超70GW,环比增长超60%,光伏行业高景气度延续,而硅料、单晶硅片等环节由于产能偏紧也存在涨价预期。 光伏产业链重点公司介绍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光伏产业主要涉及上游的晶硅、组件、电池片和设备等环节,中游和下游涉及光伏电站的建设、发电运营等环节。光伏行业盈利的微笑曲线呈现上游盈利能力高于中下游的特点,也就是晶硅、组件、电池片等环节盈利能力强于电站建设和运营。 同时,随着供给侧竞争,光伏产业的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在行业的规模越大,效益越好,基本面越占优势的企业在新一轮的景气周期中无疑获益最大,因此,光伏产业的细分龙头公司尤值得关注。 隆基股份(601012):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电池以及高效组件制造商,是全球光伏同业中市值最高的企业。截止2018年,隆基已将旗下单晶硅片和组件产能分别扩张至28GW及8.8GW,同时在单晶硅片市场获得了超过40%的市场份额。 截至2018年末,公司单晶硅、电池片、组件产能分别为28GW、4GW、8.8GW,预计2019年产能将分别增长30%、150%和80%,预计2021年产能较2018年将分别增长130%、400%和240%。一季度净利润6.11亿亿,同比增长12.54%;预计中报净利润19.61亿元至20.91亿元,增长幅度为50%至60%。(对应二季度净利大幅增到13.5亿元-14.8亿元)。 通威股份(600438):下属永祥股份是国内最早从事太阳能级多晶硅技术研究和生产的企业之一,下属合肥太阳能17年电池产能、产量全球领先;公司以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为主业,同时致力于"渔光体"等终端电站的投建及运维;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多晶产能从2万吨扩至8万吨,同比增长300%,公司高纯晶硅产能进入了全球前三行列。 公司2019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61.24亿元,同比增长29.39%,电气设备行业已披露半年报个股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4.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1亿元,同比增长58.01%。 中环集团(002129):公司以单晶硅为起点,覆盖光伏全产业链,包括太阳能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模组、集中式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公司太阳能级高效单晶硅片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17年新能源行业收入87.88亿元,营收占比91.13%。 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9.42亿元,同比增长22.91%;净利润4.52亿元,同比增长50.69%。 公司的单晶硅片的全球市占率约30%。该公司称,未来五期项目建设达产后,产能将突破56GW,全球市占率将达45%。 阳光电源(300274):公司主营业务是光伏逆变器、风能变流器及其它电力电源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为全球光伏逆变器龙头(国内市占率30%,国外市占率15%),国内最早从事逆变器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阳光电源 Sunaccess系列光伏逆变器涵盖3-3000千瓦功率范围,是最受全球欢迎的中国光伏逆变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