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音机箱并非想想就有
静音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用户关注重点,面对品牌机也许我们无从选择,不过在DIY这里我们可以发挥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静音有非常高要求的用户,往往会选择通过自己组装甚至改造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不过真正做到静音并不是件太容易的事情,因为有一件事情本身是与静音相违背的,那就是散热!静音和散热本身就是一种需要绝佳的平衡方法才可以达到完美兼顾的程度,诸如PWM风扇等设计也是为了平衡这些东西而出现。
不过真的做到静音是件容易的事情吗?诸如电源、硬盘以及一些其他地方都有着很多不太容易解决的散热死角,这需要玩家花费相当的精力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一次我们将会以这台机箱的电源为主角,来讲讲电源和机箱静音到底有多少关系。
无风扇电源 其实很难
回到我们的主题,其实电源的散热说容易不容易,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不容易的来头很简单,凡是打开电源看过的玩家一定会对电源的散热系统有很深的印象,往往就是非常单薄的铝片甚至铝棒棒(世界第X大电源厂最爱,当然诸如某船这种名厂也挺喜欢的呢),对计算机散热系统有所了解的朋友都会明白采用如此简陋的散热系统,原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电源本身并不具备太多的高发热点。
|<12345678>>
当然这里我们提到了一个概念,就是发热点。大部分入门不深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计算机系统散热无非就是CPU散热、显卡散热或者一些其他某个特别芯片的散热。但是可以被称为硬件玩家的用户肯定明白,散热其实是一个非常整体的事情,诸如板卡等设施发热绝不止大芯片,诸如桥接芯片、视频芯片、供电电路都是非常严重的发热源。
尤其是目前的高端显卡以及超频过的CPU,其供电MOS部分的温度远非一般人想象中的那样凉爽。目前非常流行的塔式侧吹散热器非常严重的一点就在于对于CPU周边设施散热的一种漠视,由此引发的北桥烫等问题都是不可小觑的(顺便说一句,说北桥烫的用户很多而注意供电的用户很少,很重要的两点就在于北桥自带温度监控以及带有一个硕大的散热片,会在视觉上优先给用户一种理念,这里很暖和)。
345678>>
电源相对来说不会这么严重,不过同样需要面对的是发热源不是仅有的几个片子而已,里边有相当的部件本身不需要任何散热片,但是需要一定的风量做辅助散热才可以保证正常工作。如果将电源直接改成被动散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有些不需要或者难以安装散热片的东西仍然需要一定的风量进行散热,如果不处理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单点热量堆积,随后……嗯哪,不解释了。
在这一套负压风道式散热系统中,我们的玩家也对电源进行了相当的改装,相当大量的管子被改装到了第2块PCB上并且附加了一个非常硕大的散热片。然后配合该机箱整体的散热系统,进而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由于电源不采用比较暴力的方式无法让大家看清,所以敬请原谅,笔者之后会努力想出其他方法来给大家展示。
无风扇电源的实际应用与现成案例
其实在目前也有很多无风扇电源(当然这里特指利用风道散热的无风扇电源,而不包括诸如适配器那种依靠AC-DC单转换和强大转换效率来保证散热效果)利用的很好的案例,当然这里边包括相当大量的经济支出,还是先来看看吧!
首先来看看传说中的Apple苹果Mac Pro,乔教主的确还是很有思路的,Mac Pro采用了电源与风道结合式设计,电源的体积可以说比我们普通的300W产品一点都不大,非常特别的LLC谐振半桥拓扑结构加上几乎全固态电容的设计理念让他拥有了非常可怕的转换效率。当然了,没有完善的风道设计,一款如此小尺寸的980W电源怎么可能实现无风扇呢?(有兴趣的朋友请搜索DPS-980BB)
345678>>
之后来看看来自著名机箱生产厂商Lian Li联力的A05N,这也是联力目前最小号的中塔式(这个是不是应该叫迷你塔式了,不过怎么说也能安ATX主板)机箱,采用了非常特别的倒置式主板和逆向风道设计。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机箱的最前底部为电源安装位,并且正对后进风口的风扇,配合诸如海韵的X-400/X-460 Fanless的电源,基本上可以说散热效果不输于绝大多数有风扇电源。
345678>>
好了,看了以上2个经典案例,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受?反正笔者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天价,无论哪一种组合都可以说是天价产品,很难被我们一般消费者接受,而我们手头的这套平台成本则是低得多(当然他没有和普通级别的产品一样的廉价,不过仍然拥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此电源采用航嘉的冷静王钻石2.3版本改装而成,该电源原本采用被动式PFC与半桥+肖特基的拓扑结构,当然我们不是在这里批评航嘉,不过和目前的冷钻Win7相比,这款产品在效率方面的确拥有相当的落后。
345678>>
对比的电源是一款非常普通的350W产品,同样采用了被动式PFC+半桥结构,效率方面同样不够乐观,但是也要比上边的产品强很多。好了废话少说,直接来看成绩吧!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机箱内部的其他部件发热量基本相同,电源温度方面全被动电源要比主动式电源高了9度(注意被动散热式电源的出风口在机箱内部,而主动散热式电源出风口在机箱外部),当然对于一款无风扇产品来说这也算是很正常的事情,要知道被称为神物的海韵X-460 Fanless也经常在40-50度之间。
从某些方面说这款产品基本上已经成功,表现不好也实在是因为底子有点差……(当然不能把责任赖到世界第6大电源厂上,当年的产品普遍这个水平),按照测试结果,一款80Plus铜牌级别的产品可以将发热量减小到目前一半的水平,相信会有更好的表现。
345678>>
噪音以及相关信息
当然了,选择无风扇电源一定有一个理由,那就是静音。虽然我们必须承认目前很多高端电源已经具备了很好的静音效果,不过高端电源拥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高瓦数,大体积,高价格。事实上这种产品并非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在一个相对经济的条件下还是很难达到很好的静音效果。
至于噪音测试结果,笔者其实想说差距还是很小的,仅有1dBA的水平,笔者也没有很好的图标表现形式。不过其实这些差距还是会被不断拉开的,风扇自身和电源本身都会被老化,内吸风式的电源也很难进行很好的防尘措施,如果恰好您的电源是油封轴承,又处于一个相对比较艰苦的环境,那么1年之后电源很可能变成半个拖拉机,到时候又是扫灰又是上油,不行还得换扇子,甚是麻烦;而后吸风式电源只需要一张防尘网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无灰无老化,事件长了也很幸福。
345678>>
好了,回归我们最开始的话题,对于一整套系统来说,风扇多还是少更静音?笔者只能告诉大家,事实无绝对,风扇的数量(以及风量),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严肃而且正规的问题。这里优先给出大家一个结论,在相同的风量下,往往是风扇数量越多噪音越小(注意有一个临界值,不能太多了)。
而我们的平台采用了如此少的风扇数量仍然取得了很好的散热效果,其原因在哪?如果大家回看我们的前一篇测试文章(噪音以及相关信息)就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趋向,上置的180mm抽风风扇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一枚180mm的风扇在同转速下可以起到一枚120mm风扇2倍以上的风量。所以说我们手里的这款作品仅仅是静音的平衡,而不是静音的极限。
这时候大家可能就会问了,无风扇电源既然在我们的平台里边并没有太大的优势,那优势在哪?就是长时间使用的保证。实际上从某些角度上讲,这是一种把电源散热系统与电源本身分离的一种方法,考虑到目前低端电源的散热系统长时间工作普遍不可靠,这的确是一种颇为简单的维护方式。
最后在这里我们还是想祝愿这位离我们2000公里的朋友,负压机箱的确拥有非常好的设计思路,只要不断改进,相信很快我们就可以看到一款足够成熟的方案。所谓创新就是在不断的改进当中寻找成功的道路,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