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工智能核心企业突破1000家 泛人工智能企业逾3000家、相关产业规模700亿元,德国科学家预言“人工智能突破将源于上海”
本报讯(记者 任翀)上海人工智能核心企业突破1000家、泛人工智能企业超过3000家、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700亿元,形成了较成熟的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初步建成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领先地区之一。在刚刚落幕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工智能领域的“上海队”几乎全部亮相,展示了最新研发成果,显示出它们依托上海这方人工智能创新热土厚积薄发的态势。
第一梯队多了“上海面孔”
在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一条“拼多多市值超过百度”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刷屏。就在大会开幕当天,四岁的拼多多市值达到390.67亿美元,超越19岁的国内老牌互联网领军企业百度。虽然市值会波动变化,但拼多多跻身国内互联网企业第一阵营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个成绩与上海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不无关系,人工智能为拼多多提供了后来居上的底气。”拼多多业务发展副总裁曾怀亿说,在拼多多的核心竞争力中,“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至关重要。该技术优化了供需信息匹配,有效推动制造业与农业流通领域的效率提升。如果用通俗的话解释,就是“消费者看到的信息是他想要的产品,从而提高决策效率;制造业和农业生产者得到的信息是市场需要什么的大数据,从而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他表示,得益于分布式人工智能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拼多多成为不同于传统电商的“新电商”,并迅速发展。根据公司二季度财报,目前平台年度活跃买家达4.832亿,日均订单量超过4000万单,占全国快递包裹单量的1/4。
同样在今年大会上,依图科技入选新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牵头构建视觉计算开放创新平台。“新平台能降低视觉计算领域的研发和应用门槛,支持安防、金融、医疗、自动驾驶等多个行业的特定需求。”依图科技首席技术官颜水成解释新平台的价值。
依图科技自创立起就立足上海,因为这里聚集着大量的人工智能人才,又有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这些为专注于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依图科技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今年5月,依图科技发布自研的云端AI芯片“求索”(QuestCore),并实现芯片从设计到制造全部在国内完成。此举可助力中国公司摆脱在高端处理器芯片上受制于人的局面,发挥“上海创新”的引领作用。
研发中心“抢占”上海资源
商汤集团中国总部暨全球研发总部、华为鲲鹏产业生态创新中心、京东人工智能(上海)研究中心……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落幕后,上海又多了不少人工智能重点企业的总部或研发中心。这样的场景在去年大会中也出现过,亚马逊、微软等海外科技巨头也在上海设立功能型总部或研发中心。不约而同的选择,来自上海的魅力:拥有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和丰富的人工智能发展资源。
去年大会期间,腾讯华东总部落地上海,并将国内领先的、专注视觉研究的优图实验室,以及专注智能网络安全研究的科恩实验室落户上海。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腾讯在上海又新增了医疗AI大数据实验室、AI医院等一批人工智能应用项目,华东总部的入驻员工也将近5000人。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及实验室蓬勃发展的背后,是腾讯扎根上海发展的决心,也是上海各行各业为人工智能新技术提供的机遇。与此同时,腾讯正助力上海市数字政府建设,已经打造了“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智慧市场监管平台”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