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防疫机器人看机器人发展应用
1月29日大年初五,王耀南院士(左)带领研发人员在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讨论医用应急抗疫机器人方案。张辉 摄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我国在机器人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研发了蛟龙号的深海探测机器人装备、嫦娥系列的深空探测机器人、无人机飞行器、协作机器人等。
王耀南,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专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王耀南院士团队领衔,联合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相关科技公司等多方力量,研制了医用紫外消毒机器人、医用喷洒消毒机器人、医用物资配送机器人等系列防疫机器人。机器人“上岗”后,能大大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降低临床工作人员交叉感染风险。
近日,王耀南院士就抗疫机器人研发、机器人应用、中国机器人发展、个人成长和科研经历等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尽努力保障医护人员有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王耀南就一直关注着疫情的实时动态。他的团队和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一直都是围绕机器人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在医药工业制造方面有一定的技术积累,研制和生产了大量工业全自动物流搬运作业机器人。他提出设想,使用机器人代替医护人员进行一些简单的护理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于是,王耀南联系了课题组的成员和在校的一批老师,嘱托大家要做好科研攻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准备。王耀南大年初四从老家云南赶回长沙,组织机器人国家工程实验室团队还在长沙的10多名成员,开始进行防疫机器人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