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格亚电气有限公司 > ats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工作原理

企业动态

ats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工作原理

2025-06-23

一、ATS 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 定义
ATS(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即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是一种用于在主电源(常用电源)与备用电源(应急电源)之间自动切换的装置,负载在主电源故障时迅速获得备用电源供电,避免因断电导致设备停机或安全事故。


2. 分类方式


  • 按结构与功能分类

    • PC 级 ATS:纯粹的电源切换装置,无过载、短路保护功能,由隔离开关或负荷开关组成,切换速度快(通常≤100ms),适用于对供电连续性要求的场景(如数据中心、医院)。

    • CB 级 ATS:基于断路器设计,集成过载、短路保护功能,切换速度相对较慢(通常 100-500ms),适用于需要电源保护的工业或民用场所。

  • 按数分类:2P(两相)、3P(三相)、4P(三相 + 中性线)。

  • 按切换模式分类:自投自复、自投不自复、手动 / 自动切换。

二、ATS 的核心组成与硬件结构

1. 主电路组件


  • 开关本体

    • PC 级:由两组高可靠性隔离开关(如旋转式、插入式)组成,通过机械联动实现电源切换,典型如德力西 CDQ3EH 系列的触头系统。

    • CB 级:采用塑壳断路器(MCCB)或微型断路器(MCB),如上海新驰 SQ3 系列的断路器单元,兼具切换与保护功能。

  • 灭弧系统:PC 级通过灭弧罩或真空灭弧室抑制切换电弧;CB 级利用断路器的灭弧栅片熄灭短路电流产生的电弧。


2. 控制与检测系统


  • 电压 / 频率传感器:实时监测主、备电源的电压(如三相 380V / 单相 220V)、频率(50Hz/60Hz)及相位差,典型阈值:电压偏差超过 ±10%、频率偏差超过 ±2Hz 时触发切换。

  • 控制器:分为机械逻辑控制器(如克莱沃 AR 系列的机架式控制器)和微处理器智能控制器(如固也泰 BTB Type 的可编程控制器),负责处理传感器信号并发出切换指令。

  • 操作机构:电动驱动(如电机 + 齿轮传动)或手动操作,PC 级多采用弹簧储能快速切换机构,切换时间≤50ms。


3. 互锁与保护装置


  • 机械互锁:通过连杆、锁扣等机械结构防止两组开关同时闭合,如 SQ5-630/4 的机械互锁装置,电源隔离。

  • 电气互锁:通过继电器、接触器的辅助触点实现电气信号互锁,防止误动作。

  • 过载 / 短路保护模块(CB 级专属):内置热磁脱扣器或电子脱扣器,当电流超过额定值(如 1.3 倍额定电流持续 1 小时)或发生短路(如 10 倍额定电流)时,断路器自动分断。

三、ATS 工作原理的核心流程

1. 正常供电状态(主电源工作)


  • 流程解析

    1. 主电源通过 ATS 的主开关(如隔离开关或断路器)向负载供电,备用电源开关处于分断状态。

    2. 控制器持续监测主电源电压、频率及波形,例如检测到三相电压均在 342-418V(额定 380V±10%)范围内,频率在 48-52Hz 时,判定为正常。

    3. 机械互锁装置锁定备用电源开关,防止误合闸;电气互锁通过辅助触点向监控系统反馈 “主电源供电” 状态。


2. 主电源故障触发切换


  • 故障检测机制

    • 电压异常:主电源单相失压、三相电压不平衡度超过 15%(如两相 380V,一相 200V)。

    • 频率异常:如主电源频率降至 45Hz 以下或升至 55Hz 以上(可调阈值)。

    • 持续时间阈值:故障持续超过设定时间(如 0.5-2 秒),避免瞬时波动误触发切换。

  • 切换动作过程

    1. 控制器发出分闸指令,主电源开关通过电动操作机构快速分断(如 PC 级利用弹簧储能在 50ms 内分闸)。

    2. 机械互锁解锁,备用电源开关在控制器指令下合闸,实现负载供电切换,总切换时间 PC 级≤100ms,CB 级≤500ms。

    3. 切换完成后,控制器向监控系统发送 “备用电源供电” 信号,并启动故障报警(如声光报警或通讯报文)。


3. 备用电源供电与主电源恢复切换


  • 自投自复模式
    当主电源恢复正常后(如电压、频率稳定持续 10 秒),控制器自动触发备用电源分闸,主电源合闸,恢复主电源供电,适用于民用建筑(如商场、办公楼)。

  • 自投不自复模式
    主电源恢复后需手动复位或通过远程指令切换回主电源,常用于工业生产场景(如连续运行的生产线),避免频繁切换影响设备寿命。


4. 手动干预与应急操作


  • 面板手动按钮:紧急情况下可通过 ATS 面板的 “主电源”“备用电源”“停止” 按钮强制切换,如医院手术室在自动切换失效时手动切至备用电源。

  • 远程控制:通过 RS485、Modbus 等通讯协议接收 PLC 或 BA 系统指令,实现远程切换,典型如数据中心通过 BMS 系统集中管理 ATS 状态。

四、PC 级与 CB 级 ATS 工作原理的差异

对比维度PC 级 ATS(以 SQ5-630/4 为例)CB 级 ATS(以 SQ3 系列为例)
核心结构两组隔离开关 + 机械联动机构,无保护脱扣器两台断路器 + 保护模块(热磁脱扣器 / 电子脱扣器)
切换逻辑仅检测电源状态,故障时直接切换,无过载 / 短路保护除电源检测外,还通过脱扣器检测电流异常,先保护再切换
切换时间≤100ms(适用于 UPS、精密仪器等不能断电的负载)100-500ms(适用于风机、水泵等允许短时间断电的负载)
短路耐受能力高(如额定短路电流 50kA),依赖上游断路器保护中(如额定短路电流 35kA),自身可分断短路电流
应用场景数据中心、医院 ICU、金融系统(需高可靠性切换)工业厂房、商业建筑(需电源保护与切换一体化)

五、ATS 控制逻辑与保护功能详解

1. 切换控制模式


  • 自投自复模式(常用)

    • 逻辑流程:主电源故障→切至备用电源→主电源恢复→自动切回主电源,如德力西 CDQ0s 在民用住宅中的应用。

  • 自投不自复模式(锁定模式)

    • 逻辑流程:主电源故障→切至备用电源→主电源恢复后保持备用电源供电,需手动复位,如机场跑道照明系统防止切换干扰。

  • 手动优先模式

    • 手动操作优先级高于自动控制,如消防控制室在紧急情况下强制切换至消防电源。


2. 保护功能原理


  • 过载保护(CB 级):
    热磁脱扣器中的双金属片因过载电流发热弯曲,推动脱扣机构使断路器分闸,动作时间与电流大小成反比(如 1.5 倍额定电流时 10 分钟内分断)。

  • 短路保护(CB 级):
    短路电流产生强磁场,驱动电磁脱扣器快速动作,在 10ms 内分断电路,如 SQ3 系列的短路分断能力达 10kA。

  • 欠压 / 失压保护
    电压低于额定值 70% 时,控制器触发延时(如 1 秒)后切换,避免瞬时电压波动误动作。


3. 智能监控与通讯原理


  • 现代 ATS(如克莱沃 AR228 系列)内置 MCU,通过 Modbus 协议将电压、电流、切换次数等数据上传至监控系统,支持远程设定切换阈值(如电压偏差可设为 ±5%~±15%)。

  • 部分型号具备故障记录功能,可存储近 50 次切换事件,便于维护分析(如记录某次切换的故障类型、时间戳)。

六、ATS 工作原理在典型场景中的应用

1. 数据中心(高可靠性需求)


  • 采用 PC 级 ATS(如克莱沃 AR128T),切换时间≤50ms,配合 UPS 实现 “零中断” 供电。原理:当市电故障时,ATS 在 50ms 内切至柴油发电机,UPS 在此期间维持供电,服务器不重启。

  • 冗余设计:双 ATS 并联,主用 ATS 故障时手动切至备用 ATS,提升系统可靠性。


2. 医院手术室(生命支持系统)


  • 使用 4P 型 CB 级 ATS(如固也泰 BTB Type),兼具切换与短路保护。原理:当主电源失压时,ATS 在 200ms 内切至备用电源(如 UPS 或发电机),同时其过载保护功能防止手术设备短路导致全手术室断电。

  • 自投不自复模式:手术中主电源恢复后不自动切回,避免切换瞬间的电压波动影响精密设备(如无影灯、麻醉机)。


3. 工业生产线(重载负载)


  • 采用 CB 级 ATS(如德力西 CDQ3EH),额定电流覆盖 100-630A。原理:当主电源缺相时,控制器检测到三相电压不平衡,触发延时 1 秒后切换至备用电源,同时其热磁脱扣器保护电动机免受过载损坏。

七、ATS 工作原理的关键技术参数与影响因素

1. 核心参数对原理的影响


  • 切换时间:直接影响负载断电时间,如 PC 级≤100ms 可满足 IT 设备需求,而 CB 级≥100ms 可能导致部分设备重启。

  • 额定电流:决定 ATS 能带载的功率,如 400A 的 ATS 可驱动 200kW 以下的负载。

  • 短路耐受电流:PC 级需上游断路器配合(如主开关短路分断能力 65kA),CB 级自身可分断 35kA 短路电流。


2. 环境因素对工作原理的影响


  • 温度:超过 40℃时,ATS 的额定电流需降容(如 40℃时额定电流 100A,50℃时降为 80A),避免过热误动作。

  • 海拔:海拔超过 2000 米时,空气绝缘强度下降,需选用高原型 ATS(如增加爬电距离)。

八、ATS 工作原理的维护与故障排查

1. 日常维护要点


  • 检查机械互锁机构是否卡顿:手动操作切换按钮,观察开关动作是否顺畅,如固也泰 ATS 的机械连杆需定期润滑。

  • 测试传感器精度:用可调电源模拟主电源电压下降至 80% 额定值,观察 ATS 是否在设定时间(如 0.5 秒)内切换。


2. 常见故障与原理分析


  • 切换延迟过长:可能是控制器参数设置错误(如故障检测延时设为 5 秒),或电机驱动机构润滑不良。

  • 误切换:电压传感器阈值设置过低(如设为 ±5%),导致电网小幅波动触发切换,需重新设定为 ±10%。

九、总结:ATS 工作原理的核心逻辑

ATS 的工作原理本质是 “电源状态检测 - 逻辑判断 - 执行切换 - 保护联动” 的闭环系统。从 PC 级的纯机械快速切换到 CB 级的保护切换一体化,其设计始终围绕 “可靠性” 与 “安全性” 展开。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负载特性(如是否允许断电、是否需要保护)选择合适类型,并通过合理设置控制参数(如切换阈值、模式),在主电源故障时快速、准确地切换至备用电源,为关键负载提供持续电力保障。


相关资讯

相关产品

产品系列

在线给我留言

热门推荐

免费开通商铺
扫码关注电气网
服务热线
4008-63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