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的注射成型过程其实是一个置换过程,就是把模具型腔内的空气置换成相应的塑料材料的一个过程。当塑料熔体注入模具型腔时,必须依次排出浇注系统与型腔内的空气以及塑料受热或凝固过程中所产生的低分子挥发气体。如果模具设计中对排气通道考虑不充分,型腔中因各种原因而产生的气体不能在注射过程中被排除干净,那么会造成塑料件产品的成型缺陷,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因为排气不畅造成的产品缺陷类型。
一,欠注:欠注又称注不满、充填不足,是指料流末端出现部分不完整现象或一模多腔中一部分型腔中填充不满,特别是薄壁区或流动路径的末端区域。当模具内因排气不良而残留的大量气体受到流料挤压,产生大于注射压力的高压时,就会阻碍熔料充满型腔造成欠注。
对于型腔较深的模具,应在欠注的部位增设排气沟槽或排气孔;在合模面上,可开设深度为0.02~0.04mm,宽度为5~10mm的排气槽,排气槽应设置在型腔的最终充模处,排气槽设置位子可先设定浇口位置通过相关软件进行模似充模大致确定塑料熔体最后充模位置。使用水分及易挥发物含量超标的原料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导致模具排气不良。此时,应对原料进行干燥及清除易挥发物。
二,气泡:气泡又称气孔、气穴,可分为水气泡和真空气泡两种,其中真空气泡的形成是由于一些厚壁制品在其表面冷却较快,中心冷却较慢,从而导致不均匀的体积收缩,进而在壁厚部分形成气孔。水气泡的形成是因塑料模具中的气体与塑料中的水分形成的汽化气在充模与冷却过程中无法排出,从而在制品内部形成的气泡。改进设计塑料件的壁厚,如在厚壁处设置加强筋等方式;注塑前应对材料进行充分干燥。
三,银丝:银丝又称银纹、银线,是由于塑料中的空气或水汽挥发,在制品表面形成的喷射状的银白色痕迹。当塑料材料未进行充分干燥,吸收潮气、水分在熔体内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在接近前沿时形成气泡,并逐渐膨胀到爆裂,在料流卷夹下被拉长成银色条纹状,形成塑料件表面条纹。
四,烧焦:烧焦又称烧伤、焦痕,是指塑料件表面上的暗黑斑、暗黑条等与正常制品颜色有差异的焦痕。塑料件困气部位在注塑机的注射压力到达一定程度后被压缩气体、塑料材料与模具型腔三者由于相互间的磨擦产品大量热量,从而引起模腔内局部过热、塑料材料烧焦、碳化。在烧焦部份增加设置冷料井、开设排气槽、顶杆排气或用烧结材料金属块排气可解决因排气不良造成的烧焦现象。
五,熔接缝:熔接痕是指在塑料注射过程中,有两股或两股以上的流动塑料熔体分别汇集在一处或多处产生的细线。熔融的塑料在注射成型流动过程中碰到孔成型杆、嵌件或由于型腔内的不同阻力引起速度差会引起熔料料流分流。塑料熔体产生分流的原因主要由塑料产品的结构与模具的结构引起的。
1、塑料产品的结构引起塑料熔体产生分流的原因主要三种: (1)、塑料在充模过程中碰到产品中有通孔或深孔的地方会使塑料分流; (2)、塑料在充模过程中碰到产品中有嵌件地方会使塑料分流; (3)、壁厚的不同引起的充模过程料流速度差也会产生分流。
2、模具结构引起的分流主要有二种: (1)、模具设置的浇口型式是多浇口式,充入型腔的熔料本身就是多股; (2)、模具表面上的粗糙度相差过大产生料流速度差造成分流。 分流后的几股料相汇时,如果汇合处的空气没有及时排出,不论汇合处的料温高与低,多会在相汇处产生细线,与料温太低造成相汇处的细线不同,在一定的充模压力下,随着料温的增加由排气原因造成的细线会变得更明显,而由料温太低原因造成的细线会有明显改善或消失。排气原因造成的熔接痕可通过改进、增加排气通道或在相对位置设计冷料井来改善或解决熔接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