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普洱先行。自2014年云南省普洱市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绿色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以来,云南电网普洱供电局通过电制茶、电烤烟、电窑炉、电磁厨具和推广电动汽车等“以电代柴”项目,成为助力绿色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截止11月,全局共实施661个电能替代项目,完成电量7973.46万千瓦时,超过年度指标15%,同比增长30.31%。
立足资源
构建新型电力消费市场
目前普洱市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电力装机规模达910万千瓦,是全省最大的“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重要清洁能源基地。曾经不匹配的电网网架制约着普洱市用电量的增长,农村电网改造之前,据估算约14万户农户每年烧柴140万公斤,约23万户城市与农村居民家庭每年消耗液化气7500吨,电煤(柴、气)比重和电气化水平偏低。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因地制宜加大对普洱市的投入,逐步实现了全市无电地区“户户通电”和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减轻了农村居民用电负担。
2016年,普洱市人民政府与云南电网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对电力支柱产业发展、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做出明确规定。市政府依托现有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新增优质用电负荷。近5年来,普洱供电局超前开展中长期目标电网及高压配电网远景饱和网架研究,累计投入21.63亿元优化电网结构,有效提高了普洱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电力工业已成为全市工业第一支柱产业。
2019年普洱市荣获“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称号。日趋完善的电网网架、配套的用电服务机制、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示范项目引领等新政举措,为“以电代柴、以电带气”创造有利条件。
“以电代柴”
聚焦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7年8月31日,云南电网公司与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云南省首个电制茶项目投入运营。新增电制茶设备和光伏发电项目,电锅炉替代了燃煤蒸汽锅炉,并对原制茶工艺设备进行自动化、电能替代化升级改造。
“电锅炉加工1吨茶叶仅需200度电,费用较之前节省1半多。”该公司装备部负责人李会庭对此估算:电制茶项目最终为公司实现每年节约标煤4000吨,节省燃煤费用240万元、人工费32.4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万多吨;光伏项目每年为公司节约标煤133.13吨,减少CO2排放量348.77吨,节约电费近40万元。
据政府部门数据统计,目前普洱市茶企业978户,全部使用电制茶的企业超过三分之一。
作为普洱市电烤烟的示范基地,2017年市里在思茅区云仙乡大地村推广使用20座热泵式电烤房,经过三年实践,该村党支部书记孔广伟和烟农都有明显感受:“电烤房节省燃料、节能环保、操作安全不说,每窑还能节省6至7个劳动力,也保证了烟叶质量的统一。”经统计,每炉电烤烟成本平均为678元,相比燃柴、燃煤平均每炉节约费用500元左右。今年大地村烤烟种植面积1580多亩,烤烟农户户均收入6万多元,最高达20多万元。
多年来,普洱因咖啡原料品质优秀成为雀巢、星巴克等知名咖啡企业的供应地之一,年产量上千吨的普洱赛娜咖啡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江南曾多次赞叹自家的那条“高能”生产线,脱壳机、重力风筛机、重力离豆风筛机、色选机、计量打包流程,“咖啡一年多的时候到6000吨,少的也有3000吨,全自动生产线,不用电没法弄。”
除农产品加工,电能替代还融入电磁厨具、矿山采选、农业电排灌等行业,同时推动了全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2017年至今,普洱供电局累计在9县1区建设49个站点235台充电桩。截止11月,通过“彩云充”充电的816辆电动车充电时长超过1万小时,充电量超过31万千瓦时;接入监控平台的598辆电动车总里程超过120万公里,节省燃油76.71吨,减少碳排放169.95吨。
据政府统计数据,普洱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增幅连续5年居云南省前列,2018年普洱进入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前10名,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发展前景广阔。
多年来,普洱供电局聚焦的电制茶、电烤烟、电锅炉、电磁厨具、电动汽车等5大重点领域取得成效明显,为普洱市建设生态文明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上做出了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