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电力交易中,当售电公司、发电、用电不是一个主体时,各方很难互相信任。可信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使发电量、上网功率等多方信息交叉验证、公开透明,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公平的交易机制。 国网基于区块链技术自主打造的电e贷、电e票等金融服务产品,为电费金融类应用提供票据保存、链上审核、票据溯源、流转管理等功能,实现了票据全程可查、可验、可信、可追溯。 今年5月,国网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一批《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框架》科技项目,10个项目自2019年10月启动,研究周期最长不超过2021年12月,基于主侧链的电力区块链技术应用模式研究是其中的研究方向之一。 下一步,国网将持续完善以可信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支撑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基础设施,依托国家电网公司资源和产业链优势,推进可信区块链技术研究成果在新能源云、电力交易、大数据征信等领域深度应用。 南方电网:以区块链技术破解当前绿证制度困局 南方电网公司也已提早布局区块链技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 从2017年开始,我国开始在政策层面酝酿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即规定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结构份额中的比重。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对各省级行政区域设定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 为化解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执行中大规模配额发放、分布式配额交易、配额完成情况有效监审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南方电网公司依托国家能源局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支持能源消费革命的城市-园区双级"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将绿色证书交易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在珠海开展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绿证交易平台试点示范。 该项目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绿色证书分布式交易模式,是国内"区块链+能源"领域最早的探索应用。 绿证是绿色电力证书的简称,是国家对发电主体每兆瓦时(MWh)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颁发的具有唯一代码标识的电子凭证。南网称,区块链技术的引入,不仅为绿证的开发环节"增信",还能增强绿证流动性,更重要的是能为绿证找到更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从而推动市场自发购买,为破解当前的绿证制度困局提供全新的可行解决方案。 在珠海"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中,引入了基于国产加密算法和电网私有链技术,建立绿证交易平台,以接口服务的形式支持绿证的登记、交易、流通和注销等管理业务,实现了分布式资源用户、绿证购买商等不同主体身份的安全认证和绿证交易的高效运作。 在应用层面,上述项目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账户信息记录、交易信息保存、流通踪迹溯源和监审过程透明,保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对应的绿色证书的全生命周期可信受控。 从更广义的范畴来看,区块链技术与能源互联网"天生登对":能源互联网具有开放互联、以用户为中心和分布式对等共享等特点,且能源交易模式正由集中式向分布式发展。能源互联网存在需要大量计算的情景,如能源系统的运行、调度、分析等,通过技术攻关利用区块链的计算能力,可提高能源互联网的计算速度、降低计算成本;区块链使用共识机制和激励机制,可大规模协调大量主体参与,解决电网优化运行、虚拟电厂等涉及大规模主体协同的问题。